一、核心性能指标(量化评估)
核心性能直接决定系统能否有效预防溺水,需通过模拟测试与实际运行数据验证。
1. 预警准确性(避免 “误报” 与 “漏报”)
漏报率:
定义:系统未识别到真实溺水 / 危险行为的比例(计算公式:漏报次数 ÷ 总危险行为次数 ×100%)。
评估方法:
模拟测试:安排测试人员模拟典型危险场景(如垂直挣扎、水下静止 15 秒、儿童闯入深水区等),重复 30-50 次,统计系统未预警的次数。
实际运行:跟踪已部署系统的真实事故记录(如险些溺水事件),判断系统是否提前预警。
合格标准:漏报率需<0.5%(即 1000 次危险行为中漏报不超过 5 次),高风险场景(如明确溺水)漏报率必须为 0。
误报率:
定义:系统将正常行为误判为危险行为的比例(计算公式:误报次数 ÷ 总正常行为次数 ×100%)。
评估场景:
正常潜水(水下停留 8 秒内)、嬉戏打闹(快速游动、泼水)、静止漂浮(仰漂休息)等。
环境干扰(落叶漂浮、水波晃动、光影变化)。
合格标准:误报率需<1%(避免频繁误报干扰救生员工作),单日误报次数不超过 5 次(针对 500㎡泳池)。
2. 响应时效性(从异常到预警的时间)
定义:从游泳者出现危险行为(如开始下沉)到系统发出预警信号(声光报警、手环震动)的间隔时间。
评估方法:通过高速摄像机记录危险行为发生时刻,同步记录系统预警触发时间,多次测试取平均值。
合格标准:平均响应时间<3 秒(传统人工响应平均>10 秒,3 秒内可大幅提升救援成功率)。